当前位置:首页 > 哲学 > 唯物论

【物质和意识】


1.物质的根本特性

客观实在性——物质的根本特性(唯一特性)。客观实在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,但是可以为人直接感知。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,不依赖于人的意识,能被人的意识反应。

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”的性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、唯一特性。

2.物质的科学概念

(1)哲学意义上的物质

所谓的物质: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,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。 

关于“物质”的性质: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。(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。)

关于“物质”的地位: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。

关于“物质”的表现形式:是多种多样,丰富多彩的。

关于“物质”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:两者既有联系,又有区别,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。

关于“物质”的意义: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。

(2)世界的本质是物质

1)基本内容(原理):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。

①自然界的物质性。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。

2)基本方法(方法论):

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,尊重、顺应、保护自然,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
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,尊重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,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。

3.物质的运动和时间、空间形式

(1)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。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。运动是物质的运动。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,没有不运动的物质。万物皆动。无物常住。

(2)形而上学不变论。认为有不运动的物质。

《汉书 董仲舒传》:道之大出于天,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

牛顿:动者恒动,静者恒静。外力,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。

(3)唯心主义运动观。有无物质的运动。

慧能:既非旗动,亦非风动,仁者心动。旗动!风动!

4.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统一 

运动——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。

静止——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暂时的平衡或温度的特殊状态。

静止的两个表现:

(1)事物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,但就其他参考系而言,仍然有位置的移动; 

(2)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,呈现出质的稳定性,但它的量却在不断地变化。

静止是有条件的,相对的。运动是无条件的。      

5.形而上学的不变论

把事物的相对静止绝对化,否认事物运动的绝对性。


【飞矢不动】


芝诺问他的学生:“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?”“那还用说,当然是动的。”

“确实是这样,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。可是,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?”“有的,老师。”“在这一瞬间里,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?”“有确定的位置,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。”“那么,在这一瞬间里,这支箭是动的,还是不动的?”“不动的,老师”“这一瞬间是不动的,那么其他瞬间呢?”“也是不动的,老师”“所以,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?”


【意识的本质】


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。

1.从意识的起源看: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。

(1)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。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,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。

(2)意识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。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,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。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,社会的产物。

(3)因此,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。

2.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:意识是人脑的机能。

(1)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。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,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。

(2)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。

注意: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,但不能笼统说意识是人脑产生的。

3.从意识的内容看: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。

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。离开了客观存在,意识既不能产生,也不能发展。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。都对事物作出了反映,但是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,一个是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,一个是歪曲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。

例如:宗教观念、神话故事、梦境奇遇等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,只不过是虚幻的、歪曲的反映 。

4.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,是客观的;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、多样的。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。

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,对同一客观事物,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、世界观不同,人生观不同,思维方式不同、知识构成不同,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会有差异,因此,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,但形式是主观的。


【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】


1.物质决定意识

2.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

3.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(根本原因)。

4.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  

(1)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。

(2)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。

(3)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,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。

(4)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,没有不可认识之物。

5.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

1)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。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,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,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

2)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。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,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:高昂的精神,可以催人向上,使人奋进;萎靡的精神,则会使人悲观、消沉,丧失斗志。

6.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

1)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是物质的反映。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。

2)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(意识具有能动性),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,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。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,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。

3)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:高昂的精神,可以催人向上,使人奋进;萎靡的精神,则会使人悲观、消沉,丧失斗志。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,重视精神的力量,树立正确意识,克服错误意识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。

例题: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,人们可以通过催雨或消雨的方法实现降雨或不降雨,用人工消雾的方法来消除浓雾。但要实现人工增雪或消雨,首先必须具备有利的气象条件,不可能“无中生有”。这说明( A  )。

A.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

B.人的意识能决定自然界某些部分的存在与变化

C.物质和意识相统一,决定着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

D.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


【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】


1.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:一切从实际出发,就是想问题、办事情,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。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,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,制订我们的方针政策,设计我们的计划方案。

2.哲学依据: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,意识是物质的反映,物质决定意识。也可以说是“世界的物质性原理”“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”的方法论要求。

3.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

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使主观符合客观,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客观要求,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,是无产阶级正常正确地制订和执行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前提。


【巩固】


1.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 

(1)物质决定意识,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。 

(2)意识具有能动作用,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、计划性、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,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,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。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,树立正确意识。

2.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 

(1)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,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,按客观规律办事,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。 

(2)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,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认识和利用规律,改造世界,造福人类

3.例如:某大城市郊区的农民,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,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,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,去年,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,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,让农民改种粮食,结果农民收入大幅下降,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。 

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:

(1)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是物质的反映,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。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的文件精神不符合本地实际,命令农民改种菜为种粮,犯了主观错误。

(2)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,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,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。上级领导下达错误的文件,该地领导错误的命令,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,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,正体现了这一点。

无上一页

无下一页



风云公务员考试网
联系人 :风云
咨询电话 :15698133472
地址:山东泰安
邮箱:fy128_com@163.com
Copyright©2018 风云公务员考试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:鲁ICP备17045381号-1
友情链接
公务员招考信息
人民网
新华网
求是网
瞭望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安卓手机APP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