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数学运算 > 最值问题

行测数量考察中,极限思想类型问题基本每次的考试中都会有测查,而“和定极值”问题更是经常出现,这类题目看似简单,然而大多考生正确率却不高,归根结底是没有把握题型特点、找准解题定位。

和定极值分为正向极值和逆向极值两种类型,前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,下面介绍下这类题的解法:

一、思维方法

和定极值:当几个数的和一定时,求其中某个量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问题。

要使某个量最大,则其余的量应尽可能的小;

要使某个量最小,则其余的量应尽可能的大;

二、正向极值——求最大量的最大值

5个人年龄之和38岁,每个人年龄都不相同,且都不低于5岁,问年龄最大的人最大是多少岁?

解析:要使他最大则其他人尽可能小,依次为:5,6,7,8

三、正向极值——求最小量的最小值

6个数的和为48,每个数各不相同,且最大的数是11,则最小的数最少是多少?

解析:求最小的数最少是多少,即要让其他的数尽可能大!

四、逆向极值——求最大量的最小值

21朵花分给5个人,每个人分到数量各不相同,问分到最多的那个人至少可以分到几朵?

解析:要求最大量的最小值,因此要尽可能使每个人分到的花朵接近,从平均数开始考虑,如4,列出相近的数列2,3,4,5,6,此时还差一朵,则最多那个人最少分到7朵!

五、逆向极值——求最小量的最大值;求最大量的最小值

【例1】小伟、小伟爸爸、小伟爷爷三个人的年龄和为98岁,已知三代年龄差每一代至少为25岁,,并且三代人的年龄均为整数,问小伟的年龄最大可以是几岁?

解析:要求最小量的最大值,当年龄差都在25的时候,最小的那个年龄才会最大。

根据题目可知年龄和一定且年龄差至少为25岁,因此可以让年龄差正好等于25岁。而小伟的年龄最小,可以设其年龄为X岁,则小伟爸爸的年龄为X+25,小伟爷爷的年龄为X+50,所以3X+75=98,求得X=23/3,又三人的年龄均为整数,所以X最大为7,即小伟的年龄是7岁,选择B。 

【例2】现有21朵鲜花分给5个人,若每个人分得的鲜花数量各不相同,则分得鲜花最多的人至少分得几朵鲜花? 

【参考解析】:此题从问法可以确定为逆向极值问题,要求分得最多的人的最小值,即让其他的量尽可能的大,但是每一个数又不能相同,因此需要这几个数为公差是1的等差数列,也就是直接用21÷5=4....1,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,可知中间项(第三项)取值4,则第一个人为6,但是按照6、5、4、3、2来分,还差一个1,将这个1只能分给第一个人才能保证每个人的数量不同,因此分得鲜花最多的人至少分得7朵鲜花。

【例3】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,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。假设行政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,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?

A.10 B.11 C.12 D.13

【参考解析】B。题干中所求为最大数的最小值,则其他数要尽可能的大,则其他部门人数尽可能的接近,题干中未说明不相等,因此每个部门的人数可取相等,此类题目可采用代入排除的思想求解,可从最小的值开始代入,当行政部门有10人时,其他6个部门的人数为55人,55÷6=9....1,此时有一个部门的人数为10,不符合题意;当行政部门人数为11时,其他6个部门的人数为54人,54÷6=9,此时符合题意,故选择B选项。

根据以上题目可以了解到,做逆向极值的题目时,一定要关注题干中是否有数据之间互不相同的要求,若是没有提及的话,说明这些数据可以取相同,这是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的问题;当题干中要求所有取值互不相同时,求逆向极值可以采取构造等差数列的形式进行求解。希望这样的方法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。

四、混合极值问题

1.定义:同时考虑同向极值和逆向极值的问题。

2.表现形式:求中间某个量的最值。

例如:21个苹果分给5个人,每人分得的各不相同,分的个数第二多的最少几个?

分析题目,从后四项来看,第二项就是最大的,但求它的最小属于逆向求极值,从前两项来看,第二项属于最小项,求第二的最小就是正向求极值。

(1)21个苹果分给5个人,每人分得的各不相同,分的个数第二多的最多几个?

【参考解析】要想第二最多,那么其他就得尽量小,排名后三的分别为1、2、3.剩下15个苹果,第二和第一的总和为15,两人的个数又不能等,就得按照均等接近的原则来构造等差数列,8、7。

(2)21个苹果分给4个人,每人分得的各不相同,分的个数第二多的最多几个?

【参考解析】要想第二最多,那么其他就得尽量小,排名后两个的分别为1、2,剩下18个苹果,再来构造数列,但是;两个数相加为18,还得各不相等,只能是10、8。

3.题型

(1)已知总量求中间某量最值

常规做法:先确定可确定的的量,再构造数列

例题:100个优秀员工分到7个不同的部门,每个部门分得的人数各不相同,求分得分数第四多的最多多少人?

【参考解析】排名后三名的人数尽量少,为1、2、3,还剩下100-1-2-3=94,前四名总人数94人,94÷2=47,为中间二三两项的和,分别为23、24,那么前四项的数据就确定出来了25、24、23、22,第四名的人数最多为22人。

(2)已知平均数,求中间某量的最值

常规做法:直接构造数列,利用盈余亏补思想求解

例题:9人考试,满分100分,平均分为91分,每人得分为各不相同的整数,第五名最少多少分?

【参考解析】根据平均分91分构造数列,95、94、93、92、91、90、89、88、87,实际分析求第五名最少,前四名就得尽量多,100、99、98、97,与我们构造的数列每一项多了5分,四项共多20分,根据盈余亏补平衡,后面的少20分,每一项少4分,91-4=87分,所以第五名最少87分,通过构造数列很快就得到数据。

五、特定排名的极值问题

该类问题一般表述为:若干个整数量的总和为定值,且各不相同(有时还会强调:各不为0或最大不能超过多少),求其中某一特定排名的量所对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。

解题常用通法:将所求量设为n,如果要求n最大的情况,则考虑其它量最小的时候;反之,要求n最小的情况,则考虑其它量尽可能大。

例:5人的体重之和是423斤,他们的体重都是整数,并且各不相同,则体重最轻的人,最重可能重(  )。

A. 80斤  B. 82斤

C. 84斤  D. 86斤

【解析】体重最轻的人,是第5名,设为n。考虑其最重的情况,则其他人尽可能轻。

第四名的体重大于第五名n,但又要尽可能轻且不等于n,故第四名是n+1。同理,第三名至第一名依次大于排名靠后的人且取尽可能小的值,故依次为n+2,n+3,n+4。

五个人尽可能轻的情况下,总重量为n+n+1+n+2+n+3+n+4=4n+10。

实际总重量423应大于等于尽可能轻的总重量,故4n+10≤423,解得n≤82.6,所以n最大为82斤,答案选B。

六、多集合的极值问题

该类问题一般表述为:在一个量的总和(即全集)里,包含有多种情况(即多个子集),求这多种情况同时发生的量至少为多少。

解题常用通法:多种情况交叉发生的量完全不知道,故无法正面求解,所以将题目转化为:至多有多少量并不是多种情况同时发生,也就是只要有一种情况不发生即可。求出题目中多个情况不发生的量,相加即可得到只要有一种情况不发生的最大值,再用总题量相减,即可得所求量。

计算通式:总和M,每种情况发生的量分别为a,b,c,d,则多种情况同时发生的量至少为M-【(M-a)+(M-b)+(M-c)+(M-d)】

例:某社团共有46人,其中35人爱好戏剧,30人爱好体育,38人爱好写作,40人爱好收藏,这个社团至少有多少人以上四项活动都喜欢?

A.5  B.6

C.7  D.8

【解析】每种活动不喜欢的人数分别为46-35=11人,16人,8人,6人。故四种活动都喜欢的反面——“四种活动不都喜欢”——即只要有一种活动不喜欢的人数最多为11+16+8+6=41人,所以四种活动都喜欢的人数最少为46-41=5人,答案选A。

例:100人参加7项活动,已知每个人只参加一项活动,而且每项活动参加的人数都不一样,那么,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最多有几个人参加?

A. 22  B. 21

C. 24  D. 23

【解析】第四多的活动人数设为n,当n最大时,第5-7名尽可能小的值为0,1,2(题目中没有说每项活动一定有人参加),第1-3名尽可能小的值为n+3,n+2,n+1,故n+3+n+2+n+1+n+2+1+0=4n+9为尽可能小的总人数,应≤实际总人数100,故4n+9≤100,n≤22.75,所以最多有22人参加,答案选A。

七、例题

【例1】某连锁企业在10个城市共有100家专卖店,每个城市的专卖店数量都不同。如果专卖店数量排名第5多的城市有12家专卖店,那么专卖店数量排名最后的城市,最多有几家专卖店?

A.2 B.3 C.4 D.5

【答案】C。

【解析】本题属于极值问题。解析如下:要想排名最后的城市专卖店数量尽可能多,那么其他城市专卖店数量要尽量少。排名第5多的城市有12家专卖店,则排名前4的城市最少有13、14、15、16家专卖店,设排名最后的城市有a家专卖店,则排名第6—9的城市的专卖店数最少分别为a+1、a+2、 a+3、a+4,10个城市的专卖店数量总和是固定的(100家),即5a+80=100,解得a=4。故选C。

【例2】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,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,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多,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?

A.10 B.11 C.12 D.13

【答案】B。

【解析】本题考察极值问题。解析如下:本题意求最大数的最小值,则让其他数尽可能大。 设最大数(即行政部门人数)为x,则其他部门均为x-1,因此7x-6=65,x=10…1。若x=10,则7个部门共有64人,剩下的1人只能给行政部门(因为若给其他部门中的任何一个,就产生某一个部门与行政部门人数一样多,为10人,不满足“行政部门比其它部门人数多”这一条件),因此行政部门最少有11个毕业生。故选B。

以上两题均是“标准”的极值问题,第一题题干中有条件“每个城市的专卖店数量都不同”,所以呈现出等差数列的特性;而第二题就没有条件说“其它部门内部毕业生人数不同”,那就意味着其它部门的毕业生人数是可以相同的,而且要尽可能大。因此,两题在解题方法上稍有差别。

无上一页

下一页:抽屉问题



风云公务员考试网
联系人 :风云
咨询电话 :15698133472
地址:山东泰安
邮箱:fy128_com@163.com
Copyright©2018 风云公务员考试网 .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:鲁ICP备17045381号-1
友情链接
公务员招考信息
人民网
新华网
求是网
瞭望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安卓手机APP下载